“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14年5月20日,由中国密码学会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鉴别与授权工作组(WG4)主办、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商用密码行业协会协办的“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研讨会”(Symposium on PKI Cross-border Interoperability)在深圳成功召开。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11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密码学会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主任荆继武教授主持,中国密码学会于艳萍秘书长出席会议并致辞,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余运波代表会议承办方致欢迎词。
会议分4个部分,分由吴亚非、詹榜华、王丽、荆继武主持,13位专家围绕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中的热点问题做专题报告。第一部分“电子认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4个专题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刘权所长做了题为“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重点”的报告,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电子认证服务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发展的重点将集中在电子签名应用、数字证书交叉认证服务、网站可信认证服务和移动应用软件可信认证服务方面;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业务部总经理赵宇做了题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信息安全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报告,针对互联网金融在网络信任体系、数据安全保护和电子凭证应用方面的安全需求,对信息安全产业、测评服务机构和产品厂商提出业务发展建议;深圳前海管理局智慧前海办公室负责人任德旗做了题为“前海合作区开展跨境电子认证工作的基本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前海以“创新模式、深化应用”的思路来促进大陆内地CA与港澳CA的融合发展;北京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陈培做了题为“现在互联网环境的数字认证”的报告,认为虽然数字认证机构为移动互联网中的数字认证提供了解决方案,但目前产业发展并不乐观,规模不大,如何扩大规模、推进应用发展是未来的重要工作。
第二部分“电子认证相关应用的推进”包括了3个专题报告:国富安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清文做了题为“护航无纸化时代——移动无纸化业务中的电子认证应用”的报告,提出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身份认证等应用相结合,建立一套高效、安全、可靠的无纸化业务的电子认证应用支撑体系;清华大学李树国教授做了题为“高性能国产密码算法认证芯片”的报告,其团队最新研制的芯片在单核下可以达到SM2签名8万次/秒、验签5万次/秒的国际一流水平;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朱鹏飞做了题为“从智能密码钥匙看国密算法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的报告,认为基于国产密码算法的电子认证互操作需要自主标准体系的支撑。
第三部分“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包括6个专题报告:亚洲PKI联盟秘书长、香港邮政电子核证服务之营运商——翘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陈婉华做了题为“跨境电子签名证书互认前景展望”的报告,提出各国以及各地区应大力推进使用受法律认可的、基于政府根源证书的公共核证机关发出的证书,以保障境内用户的电子交易安全,同时更为跨境互通互用提供信心保证;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信计算产品经理刘鑫做了题为“可信计算中的国产密码算法互操作问题”的报告,建议通过在可信芯片生产中融合电子认证技术来完善可信计算的信任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立武做了题为“国产密码算法与国际密码算法身份鉴别功能的互操作”的报告,从基本的身份鉴别方法出发,讨论如何在Web应用、网络通信设备、安全模块和移动设备中实现互操作;深圳市沃通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CTO王高华做了题为“国产密码算法SM2在CA中的应用及其国际化思路”的报告,指出目前Windows系统无法正常显示SM2算法的证书,主流浏览器、Web服务器不支持SM2算法,建议通过制定SM2算法国际标准、混合采用国际算法和国产算法、成立“CA/浏览器产业联盟”来推动国产密码算法的国际化;Intel公司高级安全经理王绍斌做了题为“国产密码算法国际化相关问题的思考”的报告,认为国产密码算法应该从推动方法、密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政策和密码算法应用产业四个方面来实现国际化;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璟锵博士做了题为“PKI互操作的技术障碍分析”的报告,建议从公开密码算法、全面规范应用标准、实现多种形式的、规范化的密码系统和开放密码产品生产四个方面解决互操作问题。
最后,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荆继武教授、北京数字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詹榜华、北京天威诚信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陈培、亚洲PKI联盟秘书长陈婉华、Intel公司高级安全经理王绍斌与现场参会人员就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问题进行了自由讨论。
本次会议为电子认证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增进了业界对电子认证国际互操作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国密码学会电子认证专业委员会供稿
2014年6月6日